武汉大学公开课:测绘学概论(国家级精品课)(宁津生、陈俊勇)

武汉大学公开课:测绘学概论(国家级精品课)(宁津生、陈俊勇)

  • 课程编号:3392
  • 课程共 14 集  分辨率:标清  & 高清
  • 课程格式:MP4  大小:3.07 G
  • 最近更新:2023年03月22日

武汉大学慕课下载:走进测绘殿堂(测绘学概论)(国家级精品课)

类型:公开课

主讲人:宁津生(1932年10月22日-2020年3月15日),出生于天津,籍贯安徽桐城,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原副主任,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
宁津生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至1988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7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3月1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
科研成就: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宁津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地球重力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研究和实践工作包括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布设、地心坐标的建立和参考椭球体的定位等。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首先利用近代数学物理方法推求相对大地水准面,致力于研制适合中国局部重力场结构的WDM地球重力场模型系列,获得当时中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89和WDM94,广泛应用于测绘、空间技术、地质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他主持和参加了中国全国和省市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工程,所获得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数值模型可将GPS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直接用于1:5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测绘,代替繁重的几何水准测量,改变了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方式。 [3]
学术论著
宁津生一生共出版专著、合作编著、翻译出版教材和外文文献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社会兼职:宁津生曾担任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分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编委会成员及《测绘学》总顾问和综论组主编、《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和分科主编、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学术杂志《大地测量手稿》和《大地测量公报》编委、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北省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组长等职。

陈俊勇,男,浙江宁波人,大地测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
陈俊勇于1960年本科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68年获硕士学位;1981年获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博士学位;1982年后,先后担任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局长、特邀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俊勇主要从事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地球动力学及结合卫星大地测量资料对中国参考椭球定位等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俊勇推导的世界“1980年大地参考系”全套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组织IUGG采用。主持推算和提供中国首次民用地心坐标转移参数。主持1975年和1992年珠穆朗玛峰高程计算工作。主持建立中国GPS网,主持计算中国2000大地水平面,在建立和完善中国三维地心坐标基准、重力测量基准、经度基准、消除精密水准测量系统误差、航测检定场、长度野外检定基线等测绘基准方面作出贡献。
学术论著
据2016年11月11日同济大学校史馆网站显示,陈俊勇已发表专著10部,其中有《卫星多普勒定位》《地面参照系定向理论基础》《地面参照系的现代定向理论和地球自转运动》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16年11月同济大学校史馆网站显示,陈俊勇院士的研究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部位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二等奖四次,国家和部委级优秀科技图书一、二等奖各一次。
人物评价:陈俊勇在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及地球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和贡献,在建立、完善中国测绘基准、大地测量科技发展、完成中国重大测绘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武汉大学校友总会评) [1]
陈俊勇院士在测绘领域里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难关,为中国测绘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陈俊勇院士是享誉中国内外的测绘地理信息专家,是中国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之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评)

学院介绍: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学校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课程介绍:测绘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时空地理信息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什么是测绘与测绘学科?什么是时空地理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测绘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测绘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走进测绘殿堂,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测绘学概论》是经全国高等学校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之一。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进入测绘专业学习的一年级新生在完全没有测绘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全面了解测绘专业的研究内容,现代新技术对学科的影响与现代测绘新技术,学科地位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热爱测绘专业,并树立为测绘专业而奋斗终身的信念,并为他们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因此,需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熟悉测绘学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
2.掌握当代测绘学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和最新技术发展;
3.重点掌握测绘学的学科分类及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前了解测绘学有哪些主要内容,要学习哪些理论和技术,它有怎样的学科地位和社会作用,对测绘学有个概括性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测绘专业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测绘专业的信心,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从思想认识上打下稳固的基础。
教学要求:以通俗的语言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作科普性质的讲授。熟悉测绘学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掌握当代测绘学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和最新技术发展,重点掌握测绘学的学科分类及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测绘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等,2004

课程大纲:
第1章 总 论
内容:1.1 测绘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1.2 测绘学的历史发展
1.3 测绘学的学科分类
1.4 测绘学的现代发展
1.5 测绘学的科学地位和作用
重点讲授:测绘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学科分类,测绘学的现代概念和内涵。
第2章 大地测量学
内容: 2.1 概述
2.2 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
2.3 实用大地测量学
2.4 椭球面大地测量学
2.5 物理大地测量学
2.6 卫星大地测量学
2.7 我国近五十年大地测量的进展
重点讲授:大地测量学的概念、基本任务和作用,大地测量学的分支学科及它们的任务和方法。
第3章 摄影测量学
内容:3.1 概述
3.2 摄影测量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3.3 平面摄影测量与立体摄影测量
3.4 空中三角测量与数字地面模型
3.5 数字摄影测量
3.6 数字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
3.7 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
重点讲授:摄影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数字摄影测量。
第4章 地图制图学
内容:4.1 地图的基本概念
4.2 地图的数学基础
4.3 地图符号系统
4.4 普通地图编制
4.5 专题地图编制
4.6 卫星影像地图编制
4.7 地图集编制
4. 8 电子地图
4.9 空间信息可视化
4.10 地图的应用
4.11 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趋势
重点讲授:地图的特性、内容和分类,地图的编制过程,地图的应用。
第5章 工程测量学
内容:5.1 概述
5.2 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测量工作
5.3 工程测量的仪器和方法
5.4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
5.5 施工放样与设备安装测量
5.6 工程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
5.7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展望
重点讲授:工程测量的概念、仪器和方法,工程测量的现代发展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第6章 海洋测绘
内容:6.1 概述
6.2 海洋测绘学科内容
6.3 海洋测绘的主要手段
第7章 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
内容:7.1 概述
7.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7.3 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应用
重点讲授:定位与导航的概念,几种定位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GPS的应用。
第8章 遥感科学与技术
内容:8.1 遥感的概念
8.2 遥感的电磁波谱
8.3 遥感信息获取
8.4 遥感信息传输与预处理
8.5 遥感图像数据处理
8.6 遥感技术的应用
8.7 我国航天航空遥感的主要成就
8.8 遥感对地观测的发展前景
重点讲授:遥感的概念,主要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的发展前景。
第9章 地理信息系统
内容:9.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9.2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构成
9.3 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构成
9.4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性
9.5 地理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与应用
9.6 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重点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应用。
第10章 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
内容:10.1 概述
10.2 测量平差原则与精度指标
10.3 误差传播律
10.4 测量平差基本原理
10. 5 近代测量平差及其在测绘学中的作用
重点讲授:观测误差的定义和分类,测量平差的意义,误差传播律和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
第11章 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本章课外阅读)
内容:11.1 什么是数字地球
11.2 数字地球的技术支撑
11.3 作为数字地球基础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11.4 数字地球的应用
11.5 发展与展望

课程列表: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